全球指数
沪深300:
纳斯达克:
恒生指数:
道琼斯:
  • 最新资讯
    1. 1为什么Burberry、卡地亚等奢侈品牌要
    2. 2欧美“大雷”:万圣节没了,圣诞节
    3. 3人行阿克苏中支指导辖区金融机构开
    4. 4中邮理财彭琨:普惠金融让更多客户
    5. 5银保监会:增强开放条件下金融管理
    6. 6央行金融时报:应对挑战 完成好金融
    7. 7金融机构向我省18家企业提供6.31亿元
    8. 8华泰柏瑞新金融地产混合基金最新净
    9. 9中银金融地产混合基金最新净值涨幅
    10. 10宁明:“甘甜贷”高效便捷 让金融授
    11. 11高银金融升近29% 报1.17港元
    12. 12湖北:金融机构发放优惠利率贷款
    13. 13广州花都法院:2019年审结金融商事案
    14. 14大摩:预计金融壹账通2023年实现盈利
    15. 15正荣金融:恆指续于24500至25500点水平
    16. 16独角兽企业数据分析:2020年中国金融
    17. 17美国会对中国使用金融终极武器——
    18. 18农行山东省分行多措并举 金融护航夏
    19. 19上海金融法院探索设立“测试案例”
    20. 20中天金融重组或成泡影,布局保险仅
  • 刘明彦:中国稳企业保就业是否需要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
  • 2020-06-12 10:00:32 作者:新浪财经 来源:http://www.cngupei.com/ 浏览: 53 次
  •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刘明彦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中国GDP不变价为18.37万亿元,同比下降6.8%,创下1992年以来历史新低,导致经济下行的原因在于疫情防护导致居民隔离对投资、消费和出口均造成冲击。虽然中国抗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四月以来企业基本上实现复工复产,但由于海外疫情仍在蔓延之中,外贸型企业的订单同比减少,更严重的是,4月份的投资与消费依然回落,使二季度乃至全年经济增长形成压力,如何运用货币与财政政策使中国经济走出下行的窘境?中国是否可以实施与欧美QE相似的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来刺激经济?

      消费与投资的收缩使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承压

      疫情防护所需的隔离措施及预期收入下降导致消费同比大幅收缩,完全恢复常态需要较长时期。数据显示,前四个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为10.68万亿元,同比下降2.16万亿元,降幅为16.2%,而上年同期值为增长8%。从当月数据看,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82万亿元,同比下降4.6%,上年同期值为增长7%,但环比增长7%,表明中国消费随着疫情影响渐退和全面复工复产,正在修复,但考虑到餐饮、旅游、交通、娱乐等行业在疫情防控时期仍受到较大冲击,比如4月餐饮业收入为2307亿元,同比下降31%,表明部分行业营收恢复正常需要较长时期。

      固定资产投资降幅虽有所收窄,但要修复至疫情前水平仍有较长时日。数据显示,前4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为13.68万亿元,同比下降10.30%,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为7.74万亿元,同比下降13.30%,而上年同期值为增长6%,表明民间投资对疫情影响更为敏感。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额降速环比收窄近6个百分点,据此推算,投资增速恢复常态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如果考虑到需求疲弱的不利影响,投资增速修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另外,占固定资产投资24%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收缩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前四个月投资增速为-3.3%,降幅环比收缩4.4个百分点,而上年同期投资增速为11.90%,表明房地产开发投资要恢复之前的投资增速仍需要较长的时间。

      应对疫情冲击带来的经济下行是否需要财政赤字货币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未明确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这反映出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和国内挑战,同时表明中国政府不再强调经济增长目标,而更加注重稳企业、保就业等涉及民生经济目标,同时更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但稳企业需要投资或者减税的支持,而只有实现稳企业的目标才能实现保就业目标,因为就业机会主要来自企业,具体来说更多地来自民营企业。政府主导的投资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减税在财政收入收缩的背景下意味着政府需要承担更高的赤字,尤其是地方政府,如何为政府的财政赤字提供资金,尤其是地方政府如何为其财政赤字融资,引出了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一在中国有争议的话题。

      从制度上讲,中国当前实行财政赤字货币化存在法律障碍,目前不具有可行性。关于财政赤字货币化话题,由财科所的刘尚希最早提出,他建议央行以零利率从一级市场购买政府债券,从而为积极财政政策提供所需资金。但现行《人民银行法》二十九条规定“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第三十条规定“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也就是说,当前通过人民银行从一级市场直接购买各级政府债券,或者为其提供贷款在现有法律框架内都是不现实的。

      从现实需求看,当前财政收支状况与货币政策工具相对充足并不需要财政赤字货币化。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公共财政收入为6.21万亿元,同比减少1.05万亿元,降幅为14.5%, 另外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为土地出让金收入)为1.78万亿元,同比下降9%,而同期公共财政支出为7.36万亿元,同比减少2071亿元,这样全国财政收支差为6307亿元,即总体保持收支平衡。不过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差异较大,但这可以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予以解决。从货币工具看,MLF成员银行可以用地方政府债券质押申请中期基础货币(MLF),这样可能解决银行投资地方政府债券的流动性问题。在国家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可以市场化发行的情况下,并没有实施激进的财政赤字货币化手段之现实必要。

      中国财政支出因社会保障和福利类占比较低而具有弹性,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可以对冲财政收入减少的影响。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政府23.89万亿元的财政支出,其中社会保障和福利类主要包括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三项,合计8.13万亿元,占总支出的34%,远低于美国65%的占比,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从数据看,疫情对中国就业的冲击相当有限,6月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6%,较疫情发生前仅上升0.8个百分点,考虑到中国已经成功控制疫情,未来失业率将会稳中有降,这样政府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和福利类不会大幅增加,而具有投资属性的财政支出包括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和交通运输三项,2019年的支出金额为5.95万亿元,占比为25%,在淡化经济增长目标而强调就业和民生的当下,可以适当消减此类财政支出,为通过减税实现稳企业保就业目标,同时减轻财政赤字压力提供选择。

      中国应对疫情冲击的对策选择

      放松对市场的管制,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在投资与消费方面的潜力。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仅四十多年,经济模式由计划经济演变而来,当前中国部分经济政策具有一定计划经济色彩,比如北京对汽车的限行、限购政策,部分城市对房地产的限购、限售、限贷、限价等政策,尽管前者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交通核动力,后者一定程度有助于实现房价的稳定,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当下,应当以市场化政策取而代之,比如将购车资格与个人纳税贡献挂钩,并对高峰时段进入城区的汽车征收一定金额的拥堵费,这样通过价格手段实现城区汽车的分流。在房地产调控方面,实行对社保和个税未满一定年限的家庭征收一定税收(就像加拿大房地产调控征收15%的海外买家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等家庭符合条件后予以退回,这样比生硬剥夺其购买权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此次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要求各地政府放开地摊经济,就是释放市场潜力的重大举措。

      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减少投资性支出,增加社会保障和福利类支出,增加社会消费能力。中国目前正坚定不移地推行市场经济,即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因而财政支出应更多投向社会保障和福利方面,实现二次分配的功能,同时弱化投资功能,因为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回报率持续下降。数据显示,2019年政府财政支出中在城乡社区事务和农林水事务两项支出合计4.81万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0%,而2007年这一占比仅为13%,由于这两项支出多表现为投资项目,比如老旧小区改造,受益的仅为特定小区业主,这些小区房产升值却由财政为其买单并不符合公平原则,如果将这些财政支出转向失业保障,则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消费的稳定。

      减轻企业社保费用负担,实现稳企业和保就业的目标。今年以来政府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单位缴费,免征期延长至今年年底,这对中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降低人工成本作用显著。但是,从全球视角看,中国企业的社保费用占工资比例已经处于较高水平。资料显示,社保费用中,养老保险费率为工资的20%,医疗保险费率为工资的10%,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率合计为工资的5%,以上五项合计为工资的35%(由于住房公积金职工可以提取可视为收入,可以除外),如此高的社保费率在加重企业负担的同时抑制了居民的收入增长。从国际视野看,美国社保费用占工资比例为16%,发展中国家社保费率在10%左右,比如菲律宾费率为12.9%,墨西哥为8.23%,泰国为10.2%,印尼为9%,这意味着基础工资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在中国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需要付出更高的人力成本,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对外资吸引力。因此,建议逐步将中国社保费率降至20%以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或者在企业人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职工的税前收入,从而实现稳企业保就业的目标。

      当前中国政府的疫情防控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中国企业的复工复产也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海外疫情仍在蔓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需要进行市场化改革释放本国生产和消费潜力,提升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从而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实现稳企业保就业的战略目标。

      (本文作者介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员。供职于中国民生银行。)

     

     

    责任编辑:陈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 (责任编辑:刘明彦)
  • 上一篇:【洞察金融界】华夏幸福顾强:人口向都市圈聚集,可促进创新、增加消费
  • 下一篇:非银金融行业:结构性行情 券商何时王者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