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紧急降息,近10余年来首次,我国央行会否跟随?
受益于春节后现金回笼的影响以及央行加大公开市场短期资金投放力度、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政策的引导,2月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维持在合理充裕水平。因此央行连续14个交易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上周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前述背景叠加月初资金面扰动因素较少,且政府债券发行步伐稍有放缓,流动性充裕格局延续至3月初,上周资金利率以回落为主,再降至低位。其中,1月期及以下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全面下行,R001维持2%以下水平,R007和R014均与相应期限逆回购操作利率倒挂。21天期及以下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全面下行至2%以下的历史低位,DR001下行27bp至1.36%,DR007、DR014继续与DR007倒挂,DR1M也仅为2.06%。
展望3月份,流动性有望延续合理充裕格局。当前3月份尚无逆回购资金到期;今年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有望在3月落地,释放数千亿长期资金;月中央行或再次开展MLF操作,为LPR报价提供引导。不过,3月政府债券发行仍是高峰,缴款对流动性有一定冲击;3月23日纳税申报截止日附近缴税将对资金面有一定扰动。此外,复工进度和金融市场情绪变化也将影响资金面边际变化。但总体而言,3月资金面稳定因素较多,资金价格可望维持低位波动。
美联储3月3日宣布降息50个基点至1.00%-1.25%,成为2008年以来的最大幅度降息,同时将超额准备金率下调50个基点至1.1%,主要原因是为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影响。随后加拿大央行宣布降息50bp,其他主要经济体央行跟随降息可能性也有所加大。主要经济体央行开启降息通道将为我国货币政策放松进一步打开空间,下一步央行操作值得密切关注。
但我国央行并不一定会跟进全球降息步伐,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重点依据我国的经济增长、价格形势变化及时进行预调微调;二是自1月下旬以来,我国央行已率先实施应急式干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随着举措落地,当前银行间体系资金面维持宽裕,下一步的关键在加强利率传导,逐步引导实际贷款利率下行;三是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目前我国更侧重通过调整公开市场利率逐步引导利率下行。与此同时,存款基准利率也仍在工具箱中,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短期内实施概率可能较低,尚需要进一步观察。(袁雅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