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指数
沪深300:
纳斯达克:
恒生指数:
道琼斯:
  • 最新资讯
    1. 1腾讯回应反垄断监管:政府仍支持互
    2. 2成交量有哪些形态?成交量典型形态
    3. 3投资创业板应着眼长远
    4. 4棒杰股份掌门人投资浮盈满满
    5. 5上交所发布定期报告一本通 利于降低
    6. 6美的郝恒乐:后续土地投资主要围绕
    7. 7鞍钢集团召开参股经营投资整改推进
    8. 828只基金获权威机构五星“认证” 招
    9. 9恒大物业拟引入235亿港元战略投资
    10. 10港股异动 | SOHO中国(00410)低开8.16% 终
    11. 11业内投资人揭秘如何发现“黑马”:
    12. 121691.03亿元!1-7月我省重点项目投资“
    13. 13高瓴联席首席投资官易诺青:今天健
    14. 14高瓴资本首席投资官易诺青:三叶草
    15. 15股权激励成人才吸金石 绝对收益专家
    16. 16[路演]宝明科技董事长李军:严格履
    17. 17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调查监测部
    18. 18民营资本揽入金融牌照 不妨做个价值
    19. 19中国金融投资管理7月27日回购190万股
    20. 20中粮可口可乐第20家装瓶厂在贵安新
  • 从投资看人性:一些不合常规的投资规则
  • 2020-07-11 09:43:31 作者:投基家 来源:http://www.cngupei.com/ 浏览: 184 次
  • 来源:投基家

    在09年转型做VC之前,我作为一名天使投资人已经在投资界活跃了10年。

    在那段时间里,我经常能遇到一个老生常谈的争论,即在投资决策中,团队、市场和产品的相对重要性到底哪个高。

    大伙儿在过去总会争论这类问题(而且这种争论可能会永远存在)。有些人说,这三者中最重要的是市场,因为团队和产品总可以变(而且总在变),但是假如市场和顺风效应足够大,那么一家公司即便犯了很多错误也可以成功。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是团队,因为一个平庸市场中的优秀团队可以扭转整个市场、将市场做大。剩下的一些人则认为是产品,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年代,一个优秀产品是很容易通过社交网络上的口口相传被传播出去的。

    而且,假如产品和市场强强联手,就会产生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足可以弥补一个薄弱团队的不足。

    不过,在那十年时间里,我自己也发展出一些不太合常规的投资规则。这些投资规则让我在遵守它们的时候尝到了不少的甜头,又让我在违背它们的时候吃了不少苦头。

    我之所以要设计出这么几条规则,就是为了规避自我偏见和本性中的不利因素(我认为人人都需要一些直白的手段来规避一些未知的盲点和弱点)。

    我得说,正是我对这类规则的逐渐意识,使得在前五年做天使投资还很失败的我在后五年逐渐成功。这些规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我把它们打印了出来,贴在了自己的墙上,以每天提醒自己。

    规则1:只投资那些不需要你的团队

    我认识到这一条,还是因为我自己犯了一些做过创业的人做投资时易犯的典型错误。当我听到一个创业方案时,作为一名创业者,我总是会很兴奋地想,我会怎么操作这个方案。我脑袋里面的轮子会不停地转啊转,思考着我会怎么去做销售,作为产品总监我会开发哪些功能,又或者,我会跟哪些分销商合作。

    这里面的问题是,我怎么想实际一点也不重要。

    没错,我是可以给这些公司一点建议,然后把我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好是坏)告诉团队。但最终,这不是我自己的公司,而我对它的影响实际非常有限。

    有过创业经验确实可以让我给团队业务提供有益的建议,不过,在很多方面,这也使得我在评估团队时成了一个不合格的聆听者。

    在做了五年的天使投资以后,我开始觉察到自己有这个问题(单纯地依靠一个创业者的视角来做投资)。然后有一天,我跟马克安德森谈到了这个问题,他给我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说道:“我只会投资那些不需要我的团队。”我发现,一旦我开始遵循这个建议,我的投资决策就变得更加清晰,而最后的结果也比之前要好很多。

    另外我还要指出这条准则中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常细微的点。我说“只投资那些不需要你的团队”,并不意味着你们双方就不会相互受益,因为双方的合作而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这里以自己的一个投资、游戏公司Kabam为例。他们的团队非常强大,在游戏方面的专业积累也远比我深厚。不过,我还是相信我们之间的合作使得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变得更好。

    所以,只投资那些不需要你的团队,但不也要混淆“需要”和“受益”的概念。

    规则2:急躁是你的一大敌人

    当我准备全职做公开市场投资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投资人建议我读读巴菲特从1977年至今写的股东信。这花了我一定的时间,不过我确实把它们倒过来全读了。

    我发现,当我把它当做历史来读时,它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像巴菲特这样优秀的投资人到底是怎么处理从高通胀到低通胀、从经济扩张到经济衰退的一系列经济情况的。

    而我在里面学到的一个最凄美、也是被反反复复提及的教训或许是,急躁情绪是我们在投资时最大的敌人。我们总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要赚现钱,但假如我们不对这种欲望加以控制,这就很容易导致不好的投资决策。

    也就是说,这股急躁情绪会让我们说服自己去投一些根本不应该投的项目;会让我们为那些远远不够好的团队、为那些根本不存在的、或者没有我们想要的那么大的市场编造各种借口。

    规则3:想想为什么你想要拥有一样东西,是基于你自己的洞察力还是因为怕被落下?

    在我看来,FOMO(Fear Of Missing Out) 驱动了很多人类行为,当然也就包括很多投资人的行为。

    总是会有很多投资人争相追逐“当月热门”,而这些投资人之所以会跟进这类项目,老实说,一部分是因为其他投资人都在这么做。

    他们害怕自己会错过一个能够做大的生意,而这种恐惧就进一步驱动了他们拿下这笔生意的欲望。

    假如创业者知道FOMO是投资行为的一大驱动,他们就很有可能会利用这一点。假如他们围绕着自己的交易制造了某种狂潮,那就说明他们已经在这样做了。

    要抵制FOMO并不容易,而我把这条规则贴在墙上也是基于两个原因1:否认——大部分人都不愿承认他们被FOMO控制了,或者说承认自己很容易受FOMO的驱动。2:感知——要认识到自己被FOMO控制了实际非常困难。

    这些话听起来显而易见,但却经常被遗忘。其实你需要一个理由来做投资——依据你那具有批判性的洞察力——而不是因为你害怕自己错过一个好生意。

    而这里面的一个棘手问题是,你很容易就说服/欺骗自己说自己有真的洞见,而实际上你只是在害怕、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你需要一种方法去判断,你是被FOMO驱动还是被你的观察驱动。

    对我自己来说,这个方法是一个我强迫自己思考的问题。

    我会问自己:“假如这家公司碰壁了(而且大部分公司都会碰到问题),我是否对这块业务有足够的洞察力,可以帮上忙?”

    当我问自己这个问题、而且我愿意对自己诚实的时候,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变得更加清楚了。

    举个例子:两年以前,我们一名朋友兼Foundation Capital的投资人给我介绍了一个金融方面的项目。我花了两周的时间考擦这个项目,而且我*很喜欢*这个项目。

    当我问自己这个“是基于FOMO还是基于洞察力”的问题时,我正准备把这个项目介绍给我的合伙人。然后我意识到,假如这家公司触礁了,我并没有足够的洞察力可以帮上忙。最后,尽管很困难(因为我“真心”想要促成这笔投资),我还是说了“不”。

    只有时间才能说明我在那笔交易上的决定是否正确,但我认为,这个“是基于FOMO还是基于洞察力”的问题可以让我保持诚实。

    这些就是我在超过十年时间里发展的三个投资规则。正如我之前所说的,它们主要是为了使我免于自己内在的偏见和弱点。我希望它们对你来说也有帮助。

     

     

  • (责任编辑:网络)
  • 上一篇:索尼2.5亿美元投资《堡垒之夜》开发商,发力3D社交
  • 下一篇:万业企业:不做芯片的房地产企业不是好投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