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指数
沪深300:
纳斯达克:
恒生指数:
道琼斯:
  • 最新资讯
    1. 1全民皆矿工,“交易所+矿池”迎来黄
    2. 2锦艺置业“两南一角”战略遍地开花
    3. 3中控技术前景好吗?中控技术公司行
    4. 4曙光股份股票分析,值得购买吗?
    5. 5魔幻蛋壳公寓72小时:从“被破产”
    6. 6中国互联网反垄断简史、一场针对中
    7. 7孙大午,是否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
    8. 8承销商发话:蚂蚁集团或重组商业模
    9. 9优秀的投资家就是在这变与不变的腾
    10. 10绿媒称解放军军机现身台西南空域,
    11. 11周六福被否梦碎A股IPO,下周将迎上会
    12. 12国际空间站漏气一年,最后靠茶叶找
    13. 13可能损害人类DNA,日本政府或本月过
    14. 14广、快、新、稳——进博会迎来5G网
    15. 15海运集装箱爆舱:一柜难求,价格飞
    16. 16特朗普在中国做生意的账户被发现了
    17. 17恒大物业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恒大
    18. 18谷歌明年开始对应用内购买抽成30%
    19. 192020年国庆金融市场放假时间:汇市股
    20. 20主动开放市场 积极扩大进口 大力推
  • 金融供给的改善与优化
  • 2020-06-08 09:17:29 作者: 中国金融新闻网 来源:http://www.cngupei.com/ 浏览: 88 次
  • 编者按

      应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重中之重,正确认识、处理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通过积极发展应对风险、加强预防阻止风险、底线思维防范风险、依法处置化解风险,实现科学发展。同时要努力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技术手段创新,努力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金融风险防控方面的积极作用,保障金融发展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中国金融亦迅速发展,2019年末金融总资产318.57万亿元,总负债287.62万亿元,从业人员510万人。2019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中,136家国内银行上榜,其中工商银行连续七年名列榜首,建行第二、农行第三、中行第四。中国金融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在投融资结构、金融机构与监管、金融市场与产品、资金供给来源结构等方面尚存在不尽科学与完善的问题,金融发展“基础差、速度快、成就大、隐患多”的问题还未能很好解决。

      金融供给与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市场结构失衡,一轻一重问题突出。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计划经济对市场经济的排斥,长期依赖间接融资,银行信贷几乎成为社会融资的全部,近些年资本市场虽有很大发展,但由于实施基础、制度设计、体制机制、政策理念等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市场“晴雨表”作用无从谈起,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失衡,尤其股权融资发展滞后问题依然突出。2020年3月末,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262.24万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2.9%,企业债券余额占9.6%,政府债券余额占15%,以上三项合计占比27.5%,其余72.5%为银行本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只有2.9%,加上企业债券、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所占比例依然大幅低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与我国现阶段实体经济发展对融资方式多样化的需求不适应,这是形成长期以来企业杠杆率高企的直接原因。

      (二)传统经营管理主导,科学发展理念不足。无法摆脱拼机构、拼资源、拼人力“贪大而全”的思维定势,同质化经营愈演愈烈,而专注服务于小微企业、科技企业、服务型企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等专业化、个性化、针对性机构较少;部分机构固守重资产、重抵押传统经营模式,难以满足轻资产企业的融资需求;部分机构热衷于将资金投放给所谓的优质客户和好客户,形成贷款集中“垒大户”。如对于大企业、大项目,银行机构趋之若鹜,贷款余额能够达到百亿、千亿,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项目遇到问题,容易给银行造成重大风险损失。还有部分银行机构偏离职能定位,聚焦主业不够,存在脱实向虚,甚至监管套利等现象。

      (三)按部就班,创新意识不够坚决。部分机构满足于“看摊守业”不出问题,安于现状“随大流”,缺乏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谋划,对“轻资产”的现代服务业、“重技术、重创新”的科创类企业、新兴的“小店经济”等金融服务供给态度不明、力度不大、措施不多;对民营中小微企业、个体经营户、“三农”等经济发展薄弱领域的融资需求瞻前顾后,甚至视而不见。金融产品“老三样儿”,能够适应不同客户、不同需求的针对性、创新性金融产品或个性化、定制型金融服务不足。产品同质、服务同样、发展同类,一方面影响制约了金融消费者对现代金融的服务体验,降低了客户忠诚度;另一方面还为个别“好客户”向银行“讨价还价”提供了筹码,使金融机构正当利益难以有效保障。

      优化金融供给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一)各尽所能,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协同发展。因历史原因形成的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结构,已经被民众广泛接受,具有了中国特色。要因势利导,继续加大力度、强化管理、提升效率,充分运用、发挥好间接融资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使其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要努力改善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加快多元化投融资市场体系建设。不久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提出:“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推进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础性制度改革,坚持创业板和其他板块错位发展,找准各自定位,办出各自特色,推动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适度竞争格局。”为资本市场指明了方向。要加强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建设,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信息披露监管,加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力度。扩大机构投资者、境外投资者、长期资金投资者比例。建立完善退市标准,强化中介机构责任,促进优胜劣汰。此外,还要积极扩大基金、国债、地方债、企业债等,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拓宽股权融资渠道,提升金融市场发展质量。

      (二)完善架构,业务同质与差异发展兼收并蓄。优化现有大中小金融机构布局,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和信贷市场体系。在同业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挤压等多种因素影响作用下,习惯通过“大而全”求发展的银行经营模式正在经受严峻的市场考验,“走专业化道路、建特色化机构、赢多样化客户”,不失为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建立特色专营银行,为战略新兴产业、产业升级、农业现代化、重点区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针对性服务。二是适应收入增长、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建立私人银行或财富管理银行。三是开展消费金融服务,占有市场份额。四是适合供应链发展,建设供应链金融。其他还可探索“物联网+”银行、外币管理银行等,宗旨是通过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使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机构各得其所、互得空间、和谐发展。

      (三)坚守规范,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缺一不可。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改善优化金融供给同样离不开创新,包括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创新、流程创新等。当然,金融创新必须以金融风险防范为基础,规范发展与创新同等重要,不能顾此失彼。这是金融经营、货币交易特殊性决定的客观要求。应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重中之重,正确认识、处理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通过积极发展应对风险、加强预防阻止风险、底线思维防范风险、依法处置化解风险,实现科学发展。同时要努力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技术手段创新,努力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金融风险防控方面的积极作用,保障金融发展质量。

      (四)齐抓共进,服务实体与科技引领相互推动。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职,责无旁贷。当前,一要积极支持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着重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提供金融支持。二要认真服务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做好普惠金融,努力用好优惠政策,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服务“三农”和精准脱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要加大社会公共领域金融服务,积极支持养老服务产业,教育、医疗等行业发展。为保证金融服务供给更加精准有效,发挥金融科技的助推作用至关重要,要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培育金融新业态,创新盈利模式,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制度和物质基础。

  • (责任编辑:网络)
  • 上一篇:央行一锤定音:这类存款将“不复存在” 利息少一大半 事关储户
  • 下一篇:商业贸促会推动制定地摊经济团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