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创网 原创 五大关键句看懂消费金融:2020发生了什么,2021将往何处去?

五大关键句看懂消费金融:2020发生了什么,2021将往何处去?

全球疫情“黑天鹅”、金融资产不良出清趋严、网络小贷套上紧箍咒…..如果时间像盲盒,需要拆开才知道会发生什么,那过去一年的大事件哪些曾让消费金融人印象深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告别2020年,在外围经济景气度遇袭、严监管态势持续等影响下,消费金融行业在年初的“危局”中寻求变局,线上化、智能化摁下快捷键,多种类型、多种数量的正规军“批量”加速涌现,细分头部公司争相IPO、融资渠道便利大开,夯实了今后长远、持续发展的基础。

展望2021年,场景金融的风控之殇厘清后再上路、如美团、拼多多、快手等新消费领域公司纷纷布局金融,都将给消费金融的产业各方带来更大的商业想象空间。

战疫:线上化智能化摁下快捷键

2020年年初,全球疫情“黑天鹅”突袭,改变了很多行业的发展路径。

一方面,随着远程办公,线上线下并举日渐普及,围绕“无接触式”消费金融服务的产业链条、技术条件、用户习惯等等都日臻成熟,这些都让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摁下快捷键,也带来了一些业务新机会。一些在科技智能上重投入、布局早的消费金融公司,如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在“疫情之年”业务规模同比均有大幅增长。

线上化、智能化将成为行业大势。以马上消费金融为例,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拥有1000余人的研发团队,300余人的大数据风控团队,积累亿万级数据源之后,构建起10万多个风险特征变量,以及2000多种风控决策策略、决策流、数据模型人工智能算法,这就意味着,消金公司能以较低成本支撑起千人千面的、应激灵活的信用评级和有效风险定价。

不过,疫情冲击之下,此前一向是消费信贷渗透率较高的家电、家装、旅游等消费要重回疫情前水平仍然还得复苏时间,居民储蓄习惯及消费行为也均有调整,要适应市场和用户的新变化,消费金融公司的展业路径、运营策略、风控管理、资产质量水平均面临调整。

从公开披露的数据来看,在疫情影响和行业五级分类标准趋严背景下,2020年消费金融公司不良率上升趋势明显,从部分持牌消金公司披露财务数据来看,2020年上半年由于风险准备而增加计提,部分公司盈利增速下滑、业绩明显承压。

利好:政策鼓励消费金融有序发展

2020年以来新政迭出,既要堵偏门、也要开正门的监管思路日渐明晰,一系列政策利好推动行业有序发展。

2020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发布,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发行经监管许可的其他债务和资本补充工具;

2020年7月,《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明确要求商业银行针对互联网贷款业务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自营、助贷和联合贷的模式予以规范,从获客、产品设计、风控、催收等各个环节予以细化,也为今后第三方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新机会提供了更加参考;

2020年12月,《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发布,从降低拨备监管要求(拨备覆盖率从现有的150%降低到130%)、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资本补充方式(可发行二级资本债)等三大方面,加大对消金公司、汽车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疫情之下,消费金融、数字金融,作为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一环,在日益规范的监管框架内未来可期。

场景:消费分期的风险与机会

近两年来,屡屡在教育培训、房屋租赁等领域出现B端企业如培训机构、公寓运营方失信违约跑路,而牵连到C端用户的消费信贷(如学费分期、租金贷款)的事件,也再一次暴露了场景金融的风控失序,以及场景方、金融机构、C端用户的风险叠加的复杂性,亟待市场理性辨知。

尽管这些给我们敲了警钟,场景金融的风险等于场景交易风险叠加金融的信用风险,这意味着由消费场景迈向消费金融时需不断磨合,跑出真正有逻辑支撑的合作模式。但也并不应该因噎废食。事实上,在传统的消费信贷渗透率较高的家电、家装、旅游之外,近年的轻奢、医美、租房、高客单价教育项目消费分期逐渐增长,也符合国内民众消费模式升级迭换的客观环境和合理需求。

今年多家行业头部公司瞄准信用支付与消费分期业务,如乐信的乐花卡、平安消费金融的小橙卡。从经验来看,这些科技金融公司发力消费金融领域,多会推出“花借组合”,花是消费分期(类信用卡功能)、借是消费信贷,基于自身平台优势带来的高黏性、高频次消费推动了规模爆发式增长。

扩容:正规军“批量”加速涌现

2020年是金融行业风险持续出清之年,也是各种业务类型的持牌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加速涌现之年。

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来看,2020年内,4月9日平安消费金融开业;5月29日,小米消费金融开业;8月11日,阳光消费金融开业。此外,还有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公司、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此外还有海南正在积极筹备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全国获批筹建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达33家。这也是继2014年(批筹6家)、2016年(批筹7家)后,批筹数量最多的一个年份,产业巨头、互联网大公司以及商业银行各有斩获。

而放眼望去,2020年以来,在消费金融、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包括直销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理财子公司等在内的多家创新金融机构获批筹建和开业。

比如,首家直销银行百信银行成立三年后,2020年12月,招商拓扑银行、邮储银行全资的“邮惠万家银行”相继获批筹建。理财子公司方面,年内民生理财(民生银行)、浦银理财(浦发银行)、广银理财(广发银行)、华夏理财(华夏银行)获准筹建;青银理财(青岛银行)、渝农商理财(重庆农商行)、信银理财(中信银行)获批开业,其中青银理财已于11月19日正式开业。

金融科技子公司方面,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中汇金科” ,农业银行旗下“农银金科”、中国太保旗下“太保金融科技”、汇丰银行旗下“汇丰金融科技服务公司”相继成立,交通银行旗下“交银金科”开业。此外,还有全国性第五家AMC银河资产获批开业,第二家个人征信机构“朴道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获央行受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新经济新消费领域,比如新电商拼多多、新媒介平台字节跳动、携程、试水电商的快手等均通过不同方式拿下支付牌照,如何借支付切入各自生态场景金融,给产业参与各方提供了新的商业想象空间。

增资:融资渠道大开,细分头部公司争相IPO

2020年受疫情冲击、让利实体经济等多因素印象,金融机构通过利润增长实现内源性资本补充渠道承压,解决融资难尤显迫切。

这之中,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消费金融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由于不能公开揽储,而主要通过股东注资、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和ABS募资,融资一直是其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2020年内,先后有招联、捷信、马上、兴业、湖北消费金融等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发行ABS、金融债等方式融资逾200亿元,获批数量、额度远超去年同期。到了下半年,监管出政策利好,新规“松绑”下,消费金融公司也可发行与银行同等待遇的二级资本债,增强抵御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业界所关注的是,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冲刺A股消费金融第一股,打开了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的资本想象空间。马上消费最早从3C分期领域快速起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经过近六年发展,在产品线上化能力、数字金融运营实力等均居于上游水平,合作200逾家场景、累计交易额超过5400亿元,跻身头部消费金融机构之列。

不仅仅是持牌消金公司,多家金融科技垂直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纷纷谋求上市。2020年以来,陆金所登陆美股;支付科技领域的银联商务、连连数科也披露了上市冲刺计划。不难推断,得益于资本市场注册制的推开的良好外部环境,越来越多金融科技领域头部公司们将共享社会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时代红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财创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00163.com/yuangchuang/20210113/131.html

作者: 杨洋

本人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来源于网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站内删除!

萌范儿rapper欧拉嗨翻《中国新说唱》 狂揽超4000笔订单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7:00-23:30,节假日正常上班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