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据彭博社报道,苹果正与多个激光雷达供应商谈判中,期望获得更为前沿的激光雷达技术,以领先同赛道竞争对手4-5年。
同时,苹果有可能采用高度定制的传感器套件,从目前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成熟度及商业落地可用性方面估量,这一可能会让苹果汽车的推出时间顺延数年。
然而,就在这一消息传出前两天,苹果汽车项目高级经理、传感器总负责人本杰明·里昂离职,转身加入商业航天创业公司Astra担任总工程师。
核心人物出走,汽车制造合作商仍未确定,苹果造车困难重重。
自2021年以来,苹果造车动作频频,不断传出与多家公司谈判合作的消息。
然而,苹果多方谈判一个多月以来,始终没有确认的合作厂商出现。
整车方面,苹果先后与现代、日产商讨为苹果组装汽车,苹果甚至计划为现代集团旗下的起亚汽车投资近36亿美元用于生产设施建设和汽车开发等工作。
但是,现代与日产都因不同原因中断了与苹果的商讨。
前者因为提前对外透露与苹果的谈判细节,苹果对其行为感到“不安”主动暂停与现代关于组装苹果汽车的谈判;后者则因为不愿成为苹果汽车的代工厂拒绝与苹果合作。
苹果提供半导体、软硬件、电池等技术,通过代工生产产品是其一贯作风,在苹果汽车上也是如此。
据日本《日经新闻》报道,苹果正与至少6家汽车厂商谈判生产苹果汽车的事宜。
即便苹果潜在组装厂商众多,但在最终合作上仍有难度。
毕竟,在苹果如此强势的品牌前,汽车厂商们的话语权较小,在谈判时争取的利益不多。
另外,对于一家独立的汽车品牌来说,大量生产其他品牌,特别是苹果品牌会让公众对其产生代工厂的印象,对于汽车厂商的企业形象不利。
除此之外,日后苹果与代工汽车厂商也将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竞争对手,在同一领域进行正面对抗。
因此对于汽车厂商来说,与苹果合作不是一件容易敲定的项目。
如果没有汽车厂商愿意为苹果生产汽车,苹果选择“老伙伴”富士康的几率大吗?
在造车能力上,富士康近年来不断在电动汽车生产上布局,已经有能力组装电动汽车。
1月13日,富士康与吉利组建合资公司,将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整车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和电动车全产业链全流程等,同时导入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分工模式。
去年,富士康发布了MIH开放平台。该平台通过整合软硬件,可降低造车难度和资金要求。并且,富士康在2月20日宣布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基于该平台生产的车型。
这样来看,富士康是愿意且有能力为苹果代工造车。
即便如此,苹果选择富士康的几率很低。
据CNBC消息,苹果在为苹果汽车选择合适的汽车厂商时,其中一个标准是有能力在北美生产汽车的成熟汽车制造商。
而富士康在北美只有一家发展不顺的工厂,并且富士康没有丰富的造车经验,因此苹果选择富士康等专业代工厂的几率不大。
如果让苹果自建工厂造车,可能性会更低。
自建工厂是一项重资产项目,除了投资巨大外,缺乏造车经验的苹果在生产电动汽车时也将面临诸多困难。
因此对苹果来说,最佳选择仍是按照当前计划,寻找愿意为苹果生产电动汽车,且愿意分享技术的汽车制造商。
不过,愿意接受如此条件的汽车制造商,可能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