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指数
沪深300:
纳斯达克:
恒生指数:
道琼斯:
  • 最新资讯
    1. 1华为手机哪款性价比最高 这三款你觉
    2. 2苹果回应iPhone 12信号差:建议更新系
    3. 3振华科技(000733):聚焦新型电子元器
    4. 4金风科技(002202)20年中报点评:在手订
    5. 5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收购
    6. 6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泰山玻纤
    7. 7贵阳供电局 科技创新推动数字电网
    8. 8洲明科技(300232.SZ):子公司Trans-Lux半
    9. 9蚂蚁科技集团在杭州新成立两家数科
    10. 10汇丰二季度最偏好科技股 增持苹果
    11. 11深耕环境健康及教育科技领域,钛科
    12. 12胜宏科技:5G事业部10月或满产
    13. 13浦发银行行长潘卫东:市场期待金融与
    14. 14民众金融科技(00279-HK)呈请聆讯再延期
    15. 15中粮集团板块走强 中粮科技涨幅居前
    16. 16快讯:恒生科技指数涨0.8% 美团涨近
    17. 17科技部发文:严打“打招呼”“走关
    18. 18港美早一周 | 恒指月内升幅几乎报销
    19. 19财面儿|上海柏儒贸易拟以1.5亿元转
    20. 20金融+科技” 中信银行“凌云”系统
  • 美英日华人抗疫各不同:有人为国发声,“让更多人看到真实的武汉”
  • 2020-04-19 22:12:32 作者:财创网 来源:http://www.cngupei.com/ 浏览: 149 次
  • 国内疫情暴发时,他们或承受着被误解的压力,向国内捐款捐物;或挺身而出,让世界了解最真实的中国。国外相继“沦陷”后,他们或屯粮买防身用品,积极自救;或抱团取暖,共同“抗暴”、“战疫”。

    记者 蒋金丽

    一句“中国打上半场,世界打下半场,海外华人打全场”,反映了同胞在异国他乡的艰难处境。

    国内疫情暴发时,他们或承受着被误解的压力,向国内捐款捐物;或挺身而出,让世界了解最真实的中国。国外相继“沦陷”后,他们或屯粮买防身用品,积极自救;或抱团取暖,共同“抗暴”、“战疫”。

    来自美国、英国、日本三国的五地华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美国奥斯汀

    “食物塞满两个冰柜”

    3月初,奥斯汀的网购平台InstaCart,收到一笔数量“异常”的订单,随即拨通了这位客户的电话,询问对方是否操作有误,电话另一头给出否定的回答。

    这笔订单几乎囊括了InstaCart上所有可以冷冻的菜品,从速冻蔬菜、罐头、猪排、牛排、到鱼、虾、鸡翅......足以塞满两个冰柜。

    中国留学生嘉明便是这位“阔绰”的下单人。他是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五年级学生,和同校博士二年级的妻子书瑶商量好不回国后,两人开始了“防疫作战”。

    夫妻俩先是在亚马逊下单了两个冰柜,又囤了口罩、紫外线消毒器、消毒水、洗手液、酒精等防疫物品。

    到3月中下旬的时候,奥斯汀的冰柜和消毒物品基本上断货,防疫用品也开始紧缺。嘉明解释说,一旦美国疫情恶化,就可能导致大量的失业,“这边失业率一上来,犯罪率就会上升”。

    结合国内的疫情发展和美方的防疫态度,嘉明在2月底就开始呼吁大家警惕美国的疫情发展。他一边和妻子囤购防疫物资,一边通过微信和电话,向身边的朋友提示风险。

    嘉明的博士生导师上了年纪,属于感染风险较高的人群。3月的第一周,他专门给导师打电话沟通,建议把每周的组会取消,转为居家办公。通情达理的导师采纳了他的提议。

    书瑶也听取嘉明的建议,向导师请了假,把办公室的东西搬回家,不再去学校。而接到嘉明提醒的朋友中,不乏有觉得他过于悲观的。嘉明也一一打电话沟通,苦口婆心地劝他们做好防护,提前储备物资。嘉明的努力没有白费,美国疫情暴发后,不少朋友都来跟他道谢。

    奥斯汀的疫情状况在3月中旬急转直下。“我们学校第一例确诊病例是校长的夫人。”据书瑶回忆,3月13日早上6点多,学校还发邮件通知照常上课。结果一个小时后,校长发了一封邮件,通报他的妻子已确诊。紧接着学校宣布关闭,全部改成网课。

    校长夫人的确诊,并没有让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学生提高警觉。3天后,这所大学开始放春假,因为疫情,学校还特地把为期一周的春假延长至两周。然而,期间有79名学生包机去往墨西哥度假,回来后超过50人确诊。

    美国纽约

    “加薪计划泡汤了”

    在纽约学习和工作5年,天昊从没见过这样的唐人街:除了两三家超市和药店还开着,其他店铺基本都关了,路上只有极少的车辆和行人。

    位于曼哈顿的唐人街,曾是纽约最热闹的地方之一。这里有美国最大的华人社区,一到周末就会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填满。天昊偶尔会过来光顾几家小店,或是买上一些只有在华人超市才能买到的食材。

    这只是“居家令”生效后,纽约街头的一个缩影。3月22日夜间起,纽约所有非关键行业企业的工作人员待在家中办公,以缓解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牵动着每家公司的神经。“居家令”实施两周后,天昊被告知今年的加薪泡汤了。他所在的IT公司每年第一季度会进行年度总结,根据员工在上一年的表现,决定是否予以升职加薪。

    “居家令开始前一周,老板还说要给我涨工资。后面因为疫情,公司宣布今年的升职加薪全部取消。”虽然有点失落,但天昊觉得,这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了,因为有些公司都是10%至25%的减薪,而餐饮、服务、零售、旅游等行业更是大规模裁员。

    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排名第一,让这座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天昊认为,人口密度大、依赖公共交通、前期不重视,是造成疫情在纽约肆虐的主要原因。

    “居家令之前,纽约的街头只有不到20%的人戴口罩,现在这个比例已经提高到70%以上。”天昊说,3月底的一天,自己下楼去超市买菜,看到大家都戴着口罩,才想起自己忘了戴。

    华人是最早开始戴口罩的人,也因此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身处美国疫情暴风眼的纽约,除了病毒,华人似乎成了最敏感的存在。

    天昊住在布鲁克林的非华人社区,房东是一对福建的夫妇,在街道附近开了家杂货店。“他们几乎是那条街上最早关店的人,一来是担心接触顾客会有被感染的风险,二来也是担心被其他族群针对。”

    华人社区的氛围更为紧张。由于近来针对华人家庭的入室抢劫事件频发,不少地区的华人以社区为单位,组建了抗暴联络微信群,互相通报情况。“很难说歹徒是有意为之还是随机挑选,但大家的确很担心出现反华事件。”天昊表示。

    美国洛杉矶

    “让世界了解最真实的中国”

    1月份国内疫情暴发时,北美留学生组建了一支志愿队,将国内医院需求翻译成专业英语,提供给北美地区供货商,并将发生在武汉的故事翻译成英文,向外国友人讲述真实的疫情发展进程。

    璐璐便是志愿队的一员。她就读于南加州大学,是一名研究生二年级学生,也是一个武汉伢。她参与这项活动的初心,是为祖国发声。

    “有人说新冠是Chinese Virus,有人对华人吐口水,很多人第一选择是躲开、不说话。”璐璐却不愿沉默,在她的意识里,90后已经长大了,一代人应当有一代人的担当。前辈们言传身教教会了她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我和我的同辈们从不觉得息事可以宁人,要敢于发声、敢于质疑、敢于讲真话,我们要用自己的声音让世界了解最真实的中国。”璐璐说,很开心能和这么多年轻人一起并肩作战,也许自己的话语还不算很有力量,但至少这一次,让很多人看到了疫情下真实的武汉。

    目前“武汉战疫”已经告一段落,璐璐也在这次疫情中积攒了很多医疗器材方面的知识,口罩的分类、呼吸机的分类、FDA认证等都摸得清清楚楚。本学期有门课是研究医院管理的,她正在和这门课的教授合作,协助政府供应链采购符合标准的口罩、护目镜和呼吸机等器材。

    从疫情暴发的1月份开始,璐璐始终提着一颗心。好在,现在半颗心就可以放下了,另半颗心,她相信也快能放下了。

    在回不回国这件事上,璐璐不是没有纠结过。回,怕带了病毒会去,不回,怕在这里孤立无援。

    “矛盾过,沮丧过,看着各种群里讨论机票,心里确实摇摆不定。”璐璐直言,大使馆和同胞的关怀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大使馆给留学生送来了防疫包,里边有N95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连花清瘟胶囊、一次性消毒巾等。部分中国企业也给留学生免费发了口罩,各种中国校友会也很给力,从防护到吃喝都有伸出援手。

    “断货的消毒液还有鸡蛋、牛奶也能买到了,我觉得不如好好待着。”璐璐最终决定,先把学业完成,等国内外疫情都平缓了,再考虑回国。

    英国牛津

    “这里的人善良又自律”

    毛毛没想到英国的疫情发展会如此迅猛。刚来牛津时,大街上都是人,周末游客更多,除了偶尔碰到的一两个中国留学生,路上只有他一个人戴口罩。

    回想起来,这不过是1个月前的事。3月10日,他从国内出发赴牛津大学读博士后。临走前,从家里拿了60个口罩。当时国内疫情已经有所好转,而英国的确诊病例不到500人。

    经历过国内的疫情演变,初来乍到的毛毛还是保持了极高的警惕,只要出门,必戴口罩。而牛津的民众也保有最大的善意,没有做出任何歧视的举动。毛毛解释说,牛津是一个大学城,因为外来人口一直很多,所以包容性很强。

    英国的防疫很快迎来拐点,3月23日,政府下令民众居家隔离防疫、关闭全国大多数营业场所、禁止一切社交聚会。

    4天后,首相约翰逊被确诊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次日,他向全英民众发出了一封信,主题是:别出门。

    约翰逊呼吁民众避免走亲访友,除“购买食品和药品、每天锻炼一次和看病”等目的外,尽量不要外出,最好在家办公。如果必须外出,尽量和他人保持至少2米的距离。

    半个月后,毛毛收到了同样内容的纸质版信件。自“居家令”后,当地人也开始戴口罩,但比例很低,10%左右。

    “大家似乎更多是靠自律。”毛毛描述了去超市购物的场景,“当我在一个货架上拿东西时,其他人会在两米之外的地方排队等候。超市内部也做了箭头标识,让大家沿着一个闭环的方向进出,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

    当地的人文关怀让他深有感触,“考虑到老年人如果感染新冠肺炎,会比较难康复。为了减少聚集性感染,当地的超市开通绿色通道,规定早上8:00-9:00时段,为老年人专属购物时段。”

    虽然亲历英国疫情暴发,但毛毛并不恐慌,也没有回国的打算。在他看来,英国的重灾区是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这些大城市,而牛津是个小郡,感染人数并不多。只要做好防护,尽量不出门,待在英国一样很安全。

    日本东京

    “中日校友守望相助”

    在日本,大约有25%的人患有“花粉症”。每年2月至6月,弥漫在空中的杉树花粉和云片柏花粉,轻则使人打喷嚏、流眼泪,重则导致哮喘或者支气管炎。

    即便已经在东京定居30余年,山本依然不堪其扰。原本戴口罩是最有效也最便捷的防护手段,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口罩紧缺,使得今年的花粉季更为难熬。

    山本是中山大学1980级的学生,也是日本校友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毕业后来到日本工作,之后结婚生子,加入日本籍。

    日本疫情恶化后,山本收到不少国内校友的关怀,表示在日校友如需要口罩或者防护服,他们可以提供帮助。她随即把这一消息传达到日本校友会群里,却无一人提出需求。

    山本对此并不意外。因为在日本,“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文化。待上一段时间的中国留学生,或多或少也受到这种观念的熏陶。

    奉行“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这些校友,却愿意为了同胞“倾囊相助”。山本说,1月份中国疫情暴发的时候,日本为即将到来的花粉季准备了充足的口罩库存。华人当时几乎把口罩给买空了寄回国内,不少人甚至把自己压箱底的口罩也捐了出去。

    2月初,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到一份包裹,里面有N95口罩299个,高性能医用口罩25个,普通抗病菌口罩2400个。

    这批防疫物资便是来自中山大学日本校友会的捐赠。1月底,山本得知母校旗下附属医院亟需口罩等物资,于是在日本校友会发起援助活动,很快得到了60多位校友的支持。

    原以为只要中国疫情控制住就没事了,没想到之后日本也会“沦陷”。从1月底到现在,山本就没有再买到过一个口罩,全靠去年留下的一点库存。往年花粉季一天一个口罩的她,现在会通过开水煮等方式消毒之后再重复利用。

    大部分日本人和她有着相同的处境。为了让校友放下“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执念,她特地拜托日本校友会的理事们去传达国内校友的善意,希望大家在确有需要的情况下,坦然地接受帮助。

    欣慰的是,山本近期在群里多次通知,日本校友会会长李缨转赠了一批由中国企业家捐赠的口罩,有需要者可免费获取,目前已有40余名校友报名。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系列稿

    第一篇:3个月不做生意也要帮助同胞,这个国家华人零感染,抗疫底气从何而来?

    第二篇:博士留学生详述西班牙抗疫:医疗系统濒临崩溃,暂不回国不给祖国添麻烦

    第三篇:一位英国访学博士的归国之旅:3次转机4次核检,隔离第8天同机者确诊

    第四篇:中国留学生在英国、意大利这样抗疫:囤菜、上网课,生活在继续

    第五篇:日本佛系封城是怎样的体验?留日夫妻:未完全限制出行,全靠民众自觉

    第六篇:法国餐饮业华人:疫情爆发后订单锐减三分之一,中餐厅备受歧视

    第七篇:日本华人巴士女社长:护送钻石公主号香港同胞,车贴横幅“走,咱回家”

    第八篇:一位中国留学生困守英国抗疫记:40万买回国机票无果,囤了200包火鸡面

    第九篇:华人医生美国战疫日记:初期防护像“裸奔”,因80岁老人求助落泪

    第十篇:加拿大华人妈妈自述抗疫:2月当地人仍不以为然,华人社区最先警觉

    第十一篇:“七上八下”的美国华人:50州沦陷66万确诊,被疫情消息淹没

    第十二篇:回国难,留守亦难!英法留学生感叹:恐慌之时,还好有“你”在

  • (责任编辑:chenfeng)
  • 上一篇:未来10年投资什么可以抗通胀?
  • 下一篇:“不打工男”出狱遇网红公司:流量的魔怔让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