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股价暴跌,公司业绩增长下调其实占次要原因,毕竟没有一家公司可以长期保持高增长率。因此对于大部分长期投资者而言,公司业绩增速阶段性下滑是可以理解的。大家更多的质疑是本次业绩下调和股东减持操作时间上比较接近,怀疑公司股东有割二级市场韭菜的嫌疑。公司CEO陈智胜及时出面发话澄清误会,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消投资者积聚的负面情绪。
至于药明生物今年表现跟竞争对手三星生物形成的鲜明对比,陈智胜对两家公司从业务构成拆解上做了分析,并且引用行业龙头龙沙调低业绩预期的原因与药明生物的情况做了类比,比较客观地陈述了行业和自家公司存在的困难,个人认为还是挺坦诚的。虽然CXO行业现在还处于寒冬,但是经过此次澄清,估计下周药明生物的股价会逐渐企稳。
12月7日,药明生物开盘继续下跌,盘中一度跌超7%。截至今日收盘,该公司报29.95港元/股,跌2.44%。
这也意味着,自12月4日开盘以来,药明生物保持了四个交易日的持续下跌,累计跌幅已经超过30%,市值蒸发超350亿港元。
“如果说这次(下调业绩预期)让我们失去了信任,我们希望后续可以努力赢回信任。”针对自下调业绩预期所招致的一系列质疑,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12月7日对界面新闻记者回应到。
药明生物是近一周内医药行业受关注程度最高的公司。在这家公司股价剧烈下滑的当前,其身后正是疾速降温后的中国创新药发展低谷期。但是,药明生物依旧是此阶段内“最拼”的公司之一。
从公司发展历程来看,药明生物于2011年成立,它最早是药明康德的生物药部门。2015年,该公司从药明康德拆分独立,并在2017年于港交所上市。上市后,2017年-2022年内,企业维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营收从16亿元开拓到153亿元。今年上半年,药明生物的期内收入为84.9亿元,同比增加17.8%;毛利为35.6亿元,同比增加4.3%。
12月7日,药明生物召开媒体沟通会议,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智胜出面回应公司近期遇到的风暴,具体包括:为何下调业绩预期、CXO行业(指医药外包行业)增速下滑阶段内公司业务发展规划如何以及如何看待行业竞争等问题。
回应一:为何下调今年业绩增速?
虽然距离药明生物12月4日股价“崩盘”已经过去了四天,但市场似乎还没有能接受该公司下调业绩的原因。因此,这也是药明生物目前受到的最大质疑。
对此,陈智胜回应,简单理解就是,奇迹结束了。
陈智胜表示,药明生物在过去十年每年都完成了预设的激进目标,“每年60%的增长,这本身是一个奇迹”,但今年受行业影响实在难以兑现,公司预计最终能实现10%的增长,所以下调业绩增速。但他也承认,药明生物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年均60%以上的增速了。
“如果我们要再出现70%的增长,那就是要一年长一个全球第三出来,这是不可能有的”。陈智胜称,由此他认为,基于药明生物的体量,下面几年实现25%-30%的增长就已经相当了不起。
不过,虽然行业高增长结束,但陈智胜依旧认为药明生物是一家很优秀的公司。他表示,虽然投资人很失望,但如果从业务层面,公司是很不错的,“把新冠(业务)拿掉的话,我们是36%的增长,这么不好的环境下,有36%的收入增长”。
另外,陈智胜强调,今年的下调,也是因为遇到“黑天鹅”,这说的是因客户原因而延期的3个生产项目,影响约1亿美元收入,“下调75%归因于行业,25%是公司遇到黑天鹅事件”。
此前,药明生物相关公告显示,公司今年比去年减少40个新项目,约有3亿美元收入减少。另外,受监管机构批准滞后影响,有3个来自大药企的重磅药延期,影响了约1亿美元收入。公司认为,药物开发端减少的3亿美元和生产端没到手的1亿美元是其今年收入不及预期的关键原因。
而若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陈智胜表示,药明生物是“最后一个感受到寒冬的”。这也是药明生物的优势所在。
陈智胜称,之所以得出此结论,是因为该公司今年一个季度才感受到业务受影响,一季度是今年业绩的最低谷,但到了三季度,已经出现回暖情况。
具体而言,陈智胜介绍,今年公司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好,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好,全年预计能拿到100个项目,而100个项目意味着,占据了全球研发领域超过50%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在这么寒冬的时候,我们市场份额还在增加,而且超过了全球市场50%,这实际上是对我们能力的一个巨大认可。”
基于此,陈智胜预计,今年是谷底,明年比今年增长速度快,估计到明年下半年或是后年,公司又能够恢复到30%增长。他表示,今年是药明生物转型的一年,“我们在高速上行驶,突然碰到路障,自然会稍微放慢一点速度。”
“药明生物从来不放弃,我们的文化就是不放弃,我们每年都在走钢丝,但是我们从来没掉下来过。今年碰到了行业寒冬,我们掉下来了,但掉下来就掉下来,没关系,哪里跌倒就哪里爬起来,然后整装待发跑得更快”,陈智胜表示。
回应二:为何是现在下调预期?
在12月4日、12月5日连续出现大幅下跌之后,12月6日,药明生物公告拟用至多6亿美元回购4.25亿股股份,占于公司股份总数的10%。而在这一消息发布后,市场的质疑也声也随之出现,认为公司是故意做低了股价之后才来回购。
对此陈智胜回应:“这些说法简直荒唐。”
他回应称,假设公司股价是60港元/股,公司也不会回购,公司回购是因为,公司的股价已经严重偏离了公司估值,所以要回购。同时,回购以后,利好公司EPS(每股盈利),每股收益变好之后,对于长期持有股票也是利好。
此外,陈智胜提出,回购还是因为“我们有资金、有实力做这件事,不然不论股票跌到什么程度都没钱回购”,药明生物是现金流能力、盈利能力非常强的公司。
此外,药明生物子公司药明合联也在近期成功IPO,因此也有质疑认为,药明生物是否故意推迟了业绩预期下调,以保护药明合联的上市进程。
11月17日,药明合联正式于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格每股20.6港元。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一年来港股上市冷淡的大背景下,药明合联提前一天结束了IPO认购,公开发售部分获大幅超额认购,合共认购股份相当于初步可供认购香港发售股份总数的近50倍。
由于药明合联上市和药明生物发布降增速公告是“前后脚”,市场自然也存在怀疑药明生物故意延后发布利空公告时间。
对此,陈智胜则复盘了药明生物内部对于公告降增速一事件的几个时间节点。
他介绍,直到在11月20日之前,药明生物还在判断,如果30%的业绩肯定实现不了,那能否实现15%。但是,在11月20日,也就是12月4日的15天前,公司召开董事会,陈智胜向董事会汇报,表示今年预期目标完不成,至多只有10%的增长。随后,董事会决定第一时间向市场公告。
他还表示:“药明生物业绩不好的消息与药明合联什么时候上市完全没有关系,我反过来讲,药明合联的业绩那么好,人家股价也不会受影响。药明生物之所以出现12月公布下滑业绩增速的情况,就是因为我们药明生物不放弃,始终希望完成目标,直到觉得今年肯定是完不成了。”
对于药明合联未来的发展陈智胜则称,“我们分拆药明合联是绝对正确的选择,今年药明合联的增长是70%-75%”。作为全球唯一一家专注做ADC(抗体偶联)的公司,这是行业目前最热闹的领域,未来几年也还会持续高增长。
另外,在两家公司的关系上,陈智胜表示,药明合联的所有收入算药明生物的收入,药明合联所有的利润的50%算药明生物的利润,“我们希望药明合联独立以后,能成为为比在药明生物体系内更大的公司。它增大50%,我们就多了50%的利润,是这个逻辑。”
此外在二级市场上,还存在一些质疑陈智胜或其他药明生物高管提前卖出股票套利的观点,对此陈智胜回应表示,这些股票是公司给的限制性员工持股,到了解禁期后公司会自动卖出一部分股票为员工交税,自己并未有其他减持行为,“药明生物高管最近出售的股票大部分是交税用途”。
此外他还透露,自己虽然是药明合联董事长,但是“我的核心利益在药明生物,我与药明生物管理层在药明合联IPO前都没有股份,只是为了表示对药明合联的支持,在药明合联上市后自己掏钱买了150万美元的股票表示支持。”
回应三:业绩不好是因为竞争不过三星生物?
近期,由于药明生物受挫,因此这家公司和三星生物(Samsung Biologics)的对比也成为话题。三星生物10月25日发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今年三季度实现营收1.0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6亿元,是三星生物有史以来最高的季度收入。
而在三星生物业绩势如破竹之际,投资者也开始担心,如果三星生物一直越来越勇,药明生物的订单是否会被抢走,公司是否竞争不过三星生物。实际上界面新闻记者获悉,即使是在药明生物内部,与三星生物的竞争也是员工们当下最关心的话题。在12月7日上午举行的药明生物内部员工大会上,大部分员工的提问都指向了三星生物。
对此,陈智胜也对药明生物与三星生物的业务模式进行了拆解比较。
陈智胜表示,药明生物有三个业务板块,分别为“R”、“D”、“M”。这三个字母分别对应的业务为药物发现、药物开发、生产。他介绍,这三个引擎中,R今年还是有180%的增速;D增速慢一点,但跟去年是持平,但是不是增速放慢,是比预期少18%。并且,D业务下滑主要是因为行业因素。
但如果要谈及三星生物,陈智胜表示,RDM三个板块中,三星生物只有M,基本没有R和D。也就是,三星生物只是在做M。但是,在D这个板块,药明生物已经是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的占领者。用陈智胜的话说——“我们遥遥遥遥领先,是行业老大”。
而如果谈到M这一板块,陈智胜介绍,药明生物的市场份额大概只有7%-8%,是三星生物的三分之一,三星生物目前的市场份额在20%,“这块我们是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和三星生物的竞争也在M端,也就是CMO,也是真正竞争的地方。”
他表示,药明生物此前在M端没有产能,所以下调业绩增速不是因为和三星生物竞争,“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今年是因为客户出了问题,他们项目耽误了一下,但项目还是我们药明生物的,不会到三星生物去。”
同时,陈智胜提出,“但行业老大——龙沙(Lonza)今年也降低了业绩指引,就是因为它也有30%的业务在做早期的业务。”他认为,三星生物是90%的M加上10%的其他;龙沙是70%的M加上30%的D;药明生物是50%的D加上50%的M,或者是40%的D加上40%的M。
简单来说,按照陈智胜的说法便是,三星生物的主要业务在生产端,在这一块上,药明生物其实是一个后来追赶者的角色,但从整体业务来看,生产业务还并不是药明生物占大头的业务。
梳理可以发现,近年来药明生物一直在全球范围进行收购扩大产能,陈智胜也回应称,目前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在项目上也绝不进行价格战,往年的正常情况是每年提价。
回应四:未来怎么办?
另外,CXO行业何时回暖、中国创新药发展何时能恢复往日的热烈景象一类的问题也是行业关心的。并且,市场也一直存在“一去不复返”一类的悲观观点,而作为药明生物的首席执行官,陈智胜表示,目前中国创新药寒冬现象已经有所缓解。他在媒体采访会上,也回应了这个问题。
陈智胜提出,今年上半年,公司中国客户端确实受影响特别大。他说,“海外的医药寒冬是上海的冷,是2-8摄氏度的冷,但中国的医药寒冬是哈尔滨的冷,是零下20摄氏度的冷,今年上半年对国内医药寒冬的感觉很明显,但幸运的是,今年中国ADC(抗体偶联)板块非常热。”
他介绍,数据显示,目前药明生物的中国项目已经占今年新项目的20%,但今年上半年连10%都不到,正常情况下,在前几年中国投融资比较好的时候,中国项目占比约30%。总结下来便是,虽然国内上半年项目的下滑非常厉害,但下半年已经开始回暖。他个人认为,中国的创新药市场环境在恢复,虽然,“恢复还不是最完美的,跟欧美比起来还不那么强劲。”
而谈及生物医药投融资变少会如何影响CXO行业时,陈智胜表示,投融资对R和D影响比较大,到了M阶段影响就比较小,“这也是为何三星生物今年还是获得良好增长的重要原因,因为它只做M,受投融资影响比较小”。
陈智胜表示,目前,药明生物今年新项目中,55%来自美国,所以美国还是药明生物的最大市场,无论DRM。
而对于未来细分领域的增长点问题,陈智胜表示,他几年前就比较看好的有两个领域,一个是ADC,另一个是双抗。“我们现在的ADC和双抗是公司所有项目中增速最快的,ADC是下一个风口,双抗也非常不错,我们在进行的商业化生产项目中有好几个是双抗,我们现在有100个双抗;就双抗和ADC项目而言,我们的市场份额要比传统的生物药要更高。”